Saturday, August 01, 2015

中台關係:延續現狀還是重啟對立?

隨著民進黨贏得2016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重掌執政的前景看好,許多評論者都預測台海兩岸在馬英九總統領導的國民黨政府任內八年的相對穩定之後,又要回到緊張對立狀態。

但是民進黨贏得大選究竟會不會真的導致兩岸回復敵對,多半還是取決於北京當局如何因應。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要釐清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領導下的民進黨「不是」甚麼。蔡英文和2000到2008年間連任兩屆的前總統陳水扁不同,她在兩岸關係上採取更克制的態度。她轉而集中心力處理內政問題、團結全國人民。當她不得不說明自己的兩岸政策,蔡英文則採取較前任更為中道溫和的立場,宣示在現行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現狀」,持續與北京當局發展關係。

換言之,儘管某些圈子的人不斷危言聳聽,蔡英文終究不會片面宣布台灣在法理上獨立,不會採取行動挑戰北京早已宣示的對台動武「條件」。

除此之外,透過避談台獨黨綱問題,轉而運用台灣前途決議文之中宣示台灣/中華民國已經是獨立國家的文字作為台灣對中國關係的基礎,蔡英文也表明了無意在選戰中主打兩岸關係問題。

蔡英文的中國政策因此看上去和國民黨馬英九的並無二致,馬英九在總統任內也將「維持現狀」標舉為中國政策的重心。但是蔡英文和馬英九在一個關鍵問題上立場分歧,那就是充滿爭議的「九二共識」,其中的「一個中國」原則是蔡英文的民進黨選民所不能接受的。不過,蔡英文仍然保證繼續積極與中國維持關係───換句話說,她看重兩岸關係的實質更甚於海峽兩岸交流「平台」之類的技術細節。

儘管黨內保守勢力批判蔡英文,指控她企圖將民進黨「國民黨化」的聲音時有所聞,如今蔡英文的權力仍然達到了顛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她遙遙領先國民黨候選人及其他對手的組合。

國民黨要想戰勝蔡英文,他們就得派出一位強力的候選人,能夠善加運用2014年3、4月間的太陽花運動所清楚展現的,對台灣認同日益鮮明且積極發聲的社會力量。

結果,國民黨卻提名了(並在7月19日正式通過)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出馬競選總統,而她的中國政策在人們看來似乎是與社會趨向完全背道而馳的。洪秀柱對中國與台灣地位的看法,使得許多不分本省籍和外省籍的國民黨立法委員揚言退黨,還有一些黨員則公開批判,因而被開除黨籍。

眼看危機正在醞釀,國民黨大老們用盡全力勸說洪秀柱收斂自己的說法,這樣的干預在洪秀柱公開為「一中同表」政策背書,不僅違背國民黨官方「一國兩憲」的立場,更與北京的立場互相呼應之後成為不得不然。她公開宣示一旦當選就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並且有可能停止向美國購買武器,連許多國民黨人聽了都大驚失色,大多數台灣人就更不用說了,而她對中華民國存在與否前後反覆的表態───洪秀柱起先是說,表達中華民國的存在會產生「兩國論」,這是「不可以的」───也在許多圈子裡引起疑慮。在黨員的壓力下,洪秀柱最終回歸到國民黨主張的「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並提出「一個共識,三個內涵」框架,向選民承諾她會強力要求北京當局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

可是洪秀柱畢竟是亮出了她的意識型態底牌,因此很難想像她立場的明顯軟化不僅僅是一種在選前安撫大眾的策略。

雖說洪秀柱在民主的台灣當然有權利表達她的觀點,但這些看法在明年1月之前能不能獲得接受恐怕大有疑問。她的信念不僅和台灣人建立起來的信念恰恰相反,更和海峽彼岸專制獨裁政權的立場若合符節這件事,恐怕就足以讓目前身陷危機的國民黨再嘗敗績。

* * *

中國在最近一份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裡宣稱:「但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根源並未消除,『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

考慮到這點,北京如何回應蔡英文可望當選這個事實,將是台海兩岸關係在未來四年到八年的民進黨執政期間究竟會延續現狀還是重啟對立的決定性因素。北京當局由誰主導「台灣問題」的處理,也將對往後的發展產生影響。

北京可能的回應之一,是對於台灣人民在大選投票中做出「錯誤」選擇,投給蔡英文而非更親近中國的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加以「懲罰」。這方面的政策可能包含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或採取更強硬的手段。其中一項可用的策略,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聯手詆毀民進黨政府。這可能有助於國民黨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以及2020年總統大選中東山再起。然而,民進黨若能在立法院取得過半數席次(立法委員選舉和總統大選在明年1月16日一併舉行),這種行動的成效可能會減半。

此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鼓動之下,一旦民進黨重返執政,特別是贏得國會多數之後,近年來在台灣各地滋長的促統力量,可想而知也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從近年來促統人物在台灣各地建立的網路看來,國家機器恐怕並不具備監控其活動的能力,更不用說抵制了。「深藍」人士及統派公民社會甚至有可能仿效太陽花運動,運用公民不服從擾亂民進黨執政,造成社會混亂。

但是北京當局過多的公開行動恐怕會帶來反效果。正如1995到1996年的飛彈危機清楚揭示的,中國的直接施壓很可能適得其反,不但無法威懾台灣人,反倒會促成他們堅定立場。而在目前的狀況下,反效果意味著台灣民族主義的高漲以及反中國情緒的持續深化。最近中國中央電視台一段軍事演習模擬進攻一幢貌似台北總統府建築物的新聞影片在台灣引發的反應,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既然這樣的壓力有將馬英九總統任內發展多時的友好和睦及緊密依存一筆勾銷的危險,我們也就不能自動假設北京會甘冒這樣的風險決心「懲罰」台灣。因此,北京當局也有可能和蔡英文一樣尋求延續現狀。儘管北京透過傳統管道滿足其所欲的能力會在蔡英文當選之後大幅削弱,從而使它不得不運用親中促統的次國家(sub-state)力量。

將民進黨可能重掌政權放進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脈絡也是很重要的。亞太周邊地區對於北京政權及其主權宣示愈來愈不抱幻想,而中國對於國內公民社會日益嚴酷的鎮壓,也無法在國際上贏得任何友誼。

由此看來,只要蔡英文小心行事,她在國際上的地位,至少在華盛頓當局眼中的地位,就會比陳水扁前總統更令人羨慕許多;陳水扁在國際社會仍然對中國未來即使未必走向民主,也會更加友善無害的可能性仍然樂觀期待時,選擇奮力爭取國家主權的象徵。

儘管目前的民調數據意味著民進黨勝利在望,但在六個月內實在有太多事可能發生,而國民黨就算犯過這麼多錯誤,終究是存活到了今天───而且還非常有錢。

萬一國民黨和洪秀柱真的獲勝,立法委員選舉的結果就會更加至關重要,因為國會的勢力平衡將足以左右行政當局實施(或強行推動)政策的能力。國民黨當選總統而民進黨取得國會多數席次,或許能有效抵制洪秀柱領導的政府,一如國民黨占多數的國會在陳水扁的兩屆總統任期內成功癱瘓他的施政那樣。要是出現了這種局面,洪秀柱將無法隨心所欲地強推政策,除非她決心向北京那個專制獨裁政權看齊。不過,正如我們在馬英九對中國的交往跨越某些紅線時所見到的,當台灣公民社會感受到台灣的生活方式遭受危害,他們必定會再次起身抗爭。

另一個發生機率更低的情境也是同樣道理,只是社會大規模動盪的可能性更大,那就是國民黨既當選總統又贏得國會多數席次。這是要從台灣的保守/促統力量和北京的保守勢力「一體支持」洪秀柱的意識型態才能理解的。在這個脈絡之下,2014年在挺身抵抗政府的過程中大幅度自我培力,並且有效阻礙了馬英九歷史定位進程的青年世代,預計還會再次採取行動,而且極有可能升高抗爭強度。

在洪總統掌控行政部門及立法部門的情況下,台灣年輕人的恐懼程度將以指數飆升,他們之中許多人一再告訴本文作者,自己沒有其他國家的護照,因此只能留下來承擔後果。不過,要是洪秀柱在當選之後軟化她的中國政策,並且採納溫和理念,這樣的恐懼或許有可能得到緩解。儘管目前看來似乎不太可能,但選舉產生的政府官員通常會在當選之後向「中間」路線靠攏。

從當前局勢看來,採取偏中間立場呼應大多數台灣人最迫切訴求的民進黨,在當選之後會是最能確保社會安定的力量。洪秀柱的國民黨則很有可能成為最不穩定的因素,原因純粹只是民進黨在評估人民的需求,以及判讀台灣民族主義的熱度上表現得更好。

北京能否理解民主政治對於政黨的約束,以及它在民主政治產生它所不樂見的結果時如何應對,將是未來幾年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決定性因素。


中譯:William Tsai

No comments: